“她力量”崛起:基金投资,别只看性别
“她力量”崛起背后的真相:女性基金经理真的更优秀吗?
新浪财经在三八节前夕聚焦女性基金经理,无疑是抓住了流量密码。数据摆在那里:女性基金经理占比接近三成,管理规模也相当可观。中欧基金的葛兰、诺安基金的刘慧影、兴证全球基金的乔迁、景顺长城基金的张雪薇… 这些名字,在基金圈里如雷贯耳。但我们真的应该仅仅因为她们是女性,就另眼相看吗?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5日,全市场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990位,女性基金经理数量达到1087位,占比约27%;男性基金经理数量达到2903位,占比约72%。女性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总规模为21万亿元,平均管理规模195亿元;而男性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总规模为30万亿元,平均管理规模104亿元。
业绩光环下的幸存者偏差
葛兰的医药基金规模庞大,但业绩波动也大,过往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表现,医药行业的政策风险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刘慧影的诺安成长短期内回报率惊人,但这种高波动性的基金,普通投资者真的能拿得住吗?乔迁的兴全商业模式优选,能跑赢市场,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消费板块的重仓。张雪薇的景顺长城研究精选A,近一年回报率确实亮眼,但也要看到,这与她精准踩中了某些结构性机会有关。
这些“明星”女性基金经理的成功,当然离不开她们的专业能力和努力。但也要警惕“幸存者偏差”。毕竟,能被媒体报道的,都是金字塔尖的那一小部分人。更多的女性基金经理,可能默默无闻,业绩平平。
规模与收益:女性的优势与挑战
女性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相对较小,这既是劣势,也是优势。劣势在于,话语权相对较弱,难以拿到好的项目。优势在于,船小好调头,更灵活,更容易抓住一些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。
银华基金的张萍,也算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女性基金经理。她对消费行业的理解颇深,看好白酒、家电等核心资产的长期价值。但与此同时,消费股的估值已经不低,未来的上涨空间可能有限。
她在2025年初对市场的乐观态度,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的看法。在政策刺激下,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。但具体到哪些行业能够真正受益,哪些个股能够脱颖而出,仍然需要仔细甄别。
打破“性别滤镜”,回归投资本质
我们不应该过度强调女性基金经理的“细腻”、“坚韧”等标签。投资是一门科学,更是一门艺术,需要理性的分析和独立的判断,与性别无关。
更应该关注的是,她们的投资策略是否清晰,风险控制是否到位,长期业绩是否稳定。毕竟,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回报,而不是为了支持某种“她力量”。
参考资料:
- 新浪财经《三八节献礼丨基金行业“她力量”崛起!葛兰、刘慧影、张萍…谁是你的最爱?》 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基金的链接)




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