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善内部合规机制,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
近期,多家金融机构的“内部合规体系”建设成果显著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2月,已有包括商业银行、管理公司、信托公司等在内的近百家机构建立了内部合规体系并获得表彰。国家金融监管部门2024年2月发布的《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》明确提出,合规体系应在机构内部建立健全,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,原则上应设立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或一级合规管理机构。
健全有效的内部合规体系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础,高效的合规市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各方利益相关者互惠互利。合规建设,就是要合规合法合规地处理与监管的关系,而不是‘走流程’、‘应付检查’。合规是金融机构的生存线,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必要措施。
从近几年监管部门的行动来看,金融机构的合规监管呈现出全面、细致的特点,很多方面仍需改进,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。例如,部分信托公司仍无法有效识别和防范底层资产风险,信息披露不规范;部分商业银行向关联方提供优惠利率,资金流向不明;个人资金用途不符,部分担保公司未按规定使用成熟的担保流程和担保文件,担保覆盖及担保合规性存在重要缺失等等。
既然合规监管存在风险,单纯依靠外部监管、监督是不够的,还需要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,将合规管理从‘被动遵守监管’转变为‘主动合规治理’,从‘要合规’转变为‘我要合规’,多方共同努力,形成合力。
强化合规意识,避免出现‘不愿合规’、‘不能合规’、‘不想合规’的合规文化。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合规,不能做表面文章。建立内部合规体系,就是要要求金融机构将合规建设从高层做起,深入贯彻合规理念,提高合规意识。今后,金融机构需加强合规文化建设,例如从高层做起、全员主动合规、合规创造价值等,在合规意识的引导下,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监管规定,将合规行为作为一项必须遵守的底线和红线。
明确合规责任,提高文化合规的效力。责任明确才能落实到位,执行清晰。权力不明确必然导致执行的失败。因此,金融机构必须明确合规责任,明确合规管理制度,落实业务部门、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,落实合规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,落实内控部门的监督责任,形成多方面协同、高效的机制。其中,根据《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》,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应对合规管理负最终责任,高级管理层对相关业务领域的合规管理负直接责任。
落实执行细节,确保合规要求贯穿各个领域、各个环节。一方面,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,各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。另一方面,为防止合规体系流于形式,对其运行需要提供保障,确保其监督权、知情权、调查权、询问权、建设权、评估建议权能够真正落实。同时,内部制度、合规体系也应切实承担责任,及时纠正违规行为,有效降低违规风险,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